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资讯 >> 乡镇之窗 >> 正文

景谷永平:林长制护航绿色发展 三举措推动林业振兴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30日 17:50:06    来源:     编辑:     阅读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永平镇坚持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生态保护和特色产业发展,精准施策、协同发力,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一、聚焦项目建设强支撑,全力推进76万吨化学浆技改扩建

云景林纸年产76万吨化学浆技改扩建项目是推动全镇林产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永平镇原料保障总任务数109480亩,截至目前完成近45000余亩。永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项指挥部,构建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齐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自项目启动以来,永平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第一时间组建由党委书记、镇长担任双指挥长的项目指挥部,统筹协调项目推进全过程。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摸底排查组、采供保障组、矛盾纠纷化解组和督查组五个专项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每周调度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广泛宣传动员,凝聚群众共识

为切实提升群众对项目的认知度和支持率,永平镇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覆盖政策宣传。通过组织村民大会、入户走访讲解、敲门行动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户和社会公众详细介绍项目的背景、意义及建设内容,重点解读《云景林纸年产76万吨化学浆技改扩建项目景谷县原料林基地合作建设方案》等配套政策,帮助群众深入了解参与项目的优惠措施和发展红利,实现全镇30个涉林村政策宣传全覆盖,有效提升了群众参与积极性。

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为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水平,确保项目原料林基地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永平镇组织开展多期业务培训活动。组织召开永平镇云景林纸年产76万吨化学浆技改扩建项目原料保障合作协议签订业务培训会,县镇工作组、各村技术骨干、云景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员等人员参加培训,并进行实地操作演练。此外,还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协助图斑区划核实工作,进一步规范协议签订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技术规范性,为项目后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二、聚焦林政资源管理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永平镇坚持“保护优先”原则,结合林长制改革成果,深入开展“清风行动”,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通过深化法治林区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监管、严格采伐限额管理等措施,全面提升依法治林水平,守护绿水青山。

深化法治林区建设,提升依法治林水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全面依法治镇的要求落实到林业工作的各个方面、全过程。通过组织宣传林业法律法规500余次,每季度定期召开助理员培训会议,强化林政队伍建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送案例、法规解读,进一步提高群众依法治林意识。近年来,社会参与林业建设和民众的护林意识显著增强。

加强森林资源监管,提升林区管护成效

按“林长”责任区划,明确职责;根据“林长”责任区划,明确各级林长的工作职责及重点,与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排查毁林种茯苓问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相融合,网格化开展巡林活动,持续推进森林草原资源稳定发展。做好公益林管理;永平镇管护区域上级下达省级图层面积62433亩,实际核实调整补偿面积为61498亩(其中集体37252亩,个体24246亩);上级下达国家级图层面积41331亩,实际核实调整补偿面积为40477亩(其中集体35485.3亩,个体4991.7亩)。2025年永平镇下发国家级公益林年度监测图斑459个,已完成外业核实上报。

强化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

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切实增强保护意识。2025年以来共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法律法规宣传材料300余份。积极配合上级林草、农业、市场管理部门开展“清风行动”,对辖区内餐饮、五金店进行检查,未发现伤害野生动物的相关线索。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严密监测野生动物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目前未发现野生动物疑似病例或异常死亡等情况。

严格采伐限额管理,实现资源持续增长

按照我县“十四五”期间年度森林采伐限额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凭证采伐制度,切实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严把林木采伐审批关,保护、发展、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认真审核申请单位(个人)提供的采伐作业设计,切实履行跟踪服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责任,坚决杜绝乱砍滥伐林木行为。截至目前办理商品材林木采伐许可证共计144份,商品材蓄积66189立方米,办理民用材2份,民用材蓄积11立方米,民用材出材7.9立方米。认真做好伐区管理,加强对伐区的跟踪检查,规范开展林木采伐全过程监管工作,持续深化“林长+森林警长”林地林木日常监管工作机制,坚决遏制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

持续推进利剑护林专项行动

永平镇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超70%。为巩固利剑护林专项行动整治成果,永平镇纪委持续抓盗伐、滥伐林木和非法用火失火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坚持守护绿水青山,不断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纪律保障。一是聚焦护林重点工作,紧盯关键时间节点,加强对巡山护林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村(社区)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防火队伍建设、防火卡点值班值守情况开展监督,有效推动“镇、村、组”三级联动责任体系发挥作用。二是以监督职能推动监管职能落实和主体责任发挥,督促林业助理员、森林资源管护员、生态护理员及村组干部(林长)加强巡山护林力度。三是持续深化与林业执法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不断强化部门联动效能,在具体实践中,严格落实线索排查移交机制,形成工作闭环,有效提升监督执纪工作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三、聚焦产业升级强动能,稳步推进茯苓产业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茯苓作为永平镇传统优势林下经济作物,在林长制带动下逐步实现标准化发展。2025年截至目前,已办理思茅松采伐面积82.94公顷,茯苓种植备案48户,使用菌种6.92万包。

优化种植模式,实现生态与产业双赢

永平镇积极探索“林下种植+立体农业”发展模式,鼓励农户在思茅松幼林、果树林中套种茯苓,充分利用采伐剩余物就地种植,既保障了茯苓种植所需的原料供给,又减少了森林资源浪费,有效促进了林地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通过推广“茯苓+农作物”复合种植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单位产出效益,推动传统种植向可持续、高效益方向转型。

规范审批流程,强化源头管控

全面推行茯苓种植备案管理制度,实行“申请—初审—复核—备案”四级审批流程,农户提交书面申请、原料来源证明、菌种合格证等相关材料,经村委会初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政府审核后方可获得种植资格。严禁在国有林、公益林、天然林范围内种植茯苓,坚决杜绝滥伐盗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从源头上保障林业生态安全。

加强市场监管,保障产品质量

加大对茯苓经营主体的监管力度,对辖区内从事茯苓收购、加工、销售的企业和个体户进行全面排查,核查营业执照、生产资质,依法打击无照经营、非法收购、质量掺假等违法行为。同时,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进货查验、产品追溯等制度,确保茯苓产品质量安全可控。积极支持本地龙头企业申报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茯苓品牌,拓展市场销售渠道,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下一步,永平镇将继续深化林长制改革,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持续推动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奋力谱写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